83(2/7)
陈世青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什么年代了,还靠人多打仗。如果比人多的话,确实没有番邦可以和我们大清比人口,但是人多有什么用啊,还不是让人家几万人给打的措手不及的,光靠人多不行,要精锐,要先进才可以,有了这些火枪火炮,二十万大军,足以看守大清,各地组织乡勇自备即可。”
“二十万,二十万啊,那可以节省多少的军饷和人力!”
艾那笑嘻嘻的说道:“要是二十万人手就足够了的话,那就不需要绿营军了,八旗军的二十多万人,就已经足够能够保卫整个大清了。”
“你说什么?绿营军?为什么要裁撤绿营军?”陈世青惊呼道。
艾那奇怪的看着陈世青笑道:“大人你怎么了,这是你刚才说的,只需要二十万人就足够了,那么既然只需要二十万人就足够了的话,还需要绿营军做什么呢?朝廷不可能养着六十万绿营军什么事情都不做的吧?”
“哎呀!好在你提醒了我!”陈世青咬牙切齿的拍了拍桌子。
“大人你怎么了?”艾那看着陈世青的样子,诧异的问道。
“没什么,我只是发现我一直以来,漏了一步,不过还来得及,多亏你提示了我,一切都还有转圜的余地。”陈世青说道。
“呵呵,那这样的话,大人是不是该赏我了?”艾那呵呵的笑道。
“赏,当然要赏,你连续帮我办成了两件事情,不赏你怎么能行呢?府衙里刚有林家船队从淮安府带回来的一些好酒,我让人给你留了两坛子,慢慢喝吧,你给我记住了,本官还是那句话,允许喝酒,绝对不允许醉酒,知道了吗?”陈世青说道。
“明白了明白了,大人的话我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呢,呵呵。”艾那笑着走了。
看着艾那远去的背影,陈世青不由的叹了口气,多亏了艾那啊,这个福将,帮了我太多。这是一个从自己加入征缅大军第一天起,就跟随了自己这个千总的一个亲兵,这么几年下来了,他成熟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绝对是一个悍将的不二人选。
二十万人就够?那要是二十万人就够了的话,还有汉人的武力基础吗?满人就那么点人,为什么要全民皆兵,你真当他是为了国家的情操?那是不想让武力掌握在汉人的手里,和军队相比,乡勇,差役的战斗力形同虚设,所以他们根本不担心汉人掌握初级武力,只要军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最好了。
现在的情况是,随着八旗军的迅速的堕落和八旗人口的停滞不前,导致出兵率很低,出兵率很低,也就导致了一个恶果,那就是必须引进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武力。其实,在旗人的眼里,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没什么区别,都是被统治阶层,不过,还是有一个划分的,东北土著,和女真人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不是和汉人一起成了包衣,入旗了,就是索伦兵这样的披甲人,他们算是旗人的鹰犬。
蒙古人不必多说,在旗的是绝对的自己人,不在旗的也是绝对的盟友。然后应该说就到了汉人了,汉人是统治基础,而且汉人在清朝崛起的之处,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其实也是被信任的,只是也被怀疑,除了汉军旗,包衣之外,这汉人的士子们,还有勋爵等,都是清廷的左膀右臂。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的汉人,也是士子们和勋爵们的一个出身之地,他们不断的从普通阶层的百姓中通过为国家效力,脱颖而出。汉人还是比较好控制的,比较好统治的,再加上满族已经迅速的汉化了,比蒙古人的汉化速度还快,到了乾隆末年,谁还记得自己祖宗满洲人是什么样子,都把自己当汉族满洲人这样的形式看待了。
因此,汉人实际上地位是高于南方各少数民族,西北西南各族以及回维藏的,在清朝的统治机构里,汉人也是一直在制定下的满汉各半的基础上。清廷这样说,就是想要拉拢汉人,表达出了愿意和汉人共同治理天下的一个想法而已,不过,这里面的防范也不少。
绿营军的招收和扩编是迫不得已的,所以即使在绿营军骁勇善战,从三藩起义开始,就已经是清廷作战主力了的情况之下。清廷还是对绿营军防备慎重,特别重视勇营的建设,就是为了弱化绿营军的地位,而且一个八旗兵的装备和俸禄都是绿营军的好几倍,政治地位也远远高于绿营兵。
“二十万,二十万啊,那可以节省多少的军饷和人力!”
艾那笑嘻嘻的说道:“要是二十万人手就足够了的话,那就不需要绿营军了,八旗军的二十多万人,就已经足够能够保卫整个大清了。”
“你说什么?绿营军?为什么要裁撤绿营军?”陈世青惊呼道。
艾那奇怪的看着陈世青笑道:“大人你怎么了,这是你刚才说的,只需要二十万人就足够了,那么既然只需要二十万人就足够了的话,还需要绿营军做什么呢?朝廷不可能养着六十万绿营军什么事情都不做的吧?”
“哎呀!好在你提醒了我!”陈世青咬牙切齿的拍了拍桌子。
“大人你怎么了?”艾那看着陈世青的样子,诧异的问道。
“没什么,我只是发现我一直以来,漏了一步,不过还来得及,多亏你提示了我,一切都还有转圜的余地。”陈世青说道。
“呵呵,那这样的话,大人是不是该赏我了?”艾那呵呵的笑道。
“赏,当然要赏,你连续帮我办成了两件事情,不赏你怎么能行呢?府衙里刚有林家船队从淮安府带回来的一些好酒,我让人给你留了两坛子,慢慢喝吧,你给我记住了,本官还是那句话,允许喝酒,绝对不允许醉酒,知道了吗?”陈世青说道。
“明白了明白了,大人的话我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呢,呵呵。”艾那笑着走了。
看着艾那远去的背影,陈世青不由的叹了口气,多亏了艾那啊,这个福将,帮了我太多。这是一个从自己加入征缅大军第一天起,就跟随了自己这个千总的一个亲兵,这么几年下来了,他成熟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绝对是一个悍将的不二人选。
二十万人就够?那要是二十万人就够了的话,还有汉人的武力基础吗?满人就那么点人,为什么要全民皆兵,你真当他是为了国家的情操?那是不想让武力掌握在汉人的手里,和军队相比,乡勇,差役的战斗力形同虚设,所以他们根本不担心汉人掌握初级武力,只要军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最好了。
现在的情况是,随着八旗军的迅速的堕落和八旗人口的停滞不前,导致出兵率很低,出兵率很低,也就导致了一个恶果,那就是必须引进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武力。其实,在旗人的眼里,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没什么区别,都是被统治阶层,不过,还是有一个划分的,东北土著,和女真人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不是和汉人一起成了包衣,入旗了,就是索伦兵这样的披甲人,他们算是旗人的鹰犬。
蒙古人不必多说,在旗的是绝对的自己人,不在旗的也是绝对的盟友。然后应该说就到了汉人了,汉人是统治基础,而且汉人在清朝崛起的之处,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其实也是被信任的,只是也被怀疑,除了汉军旗,包衣之外,这汉人的士子们,还有勋爵等,都是清廷的左膀右臂。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的汉人,也是士子们和勋爵们的一个出身之地,他们不断的从普通阶层的百姓中通过为国家效力,脱颖而出。汉人还是比较好控制的,比较好统治的,再加上满族已经迅速的汉化了,比蒙古人的汉化速度还快,到了乾隆末年,谁还记得自己祖宗满洲人是什么样子,都把自己当汉族满洲人这样的形式看待了。
因此,汉人实际上地位是高于南方各少数民族,西北西南各族以及回维藏的,在清朝的统治机构里,汉人也是一直在制定下的满汉各半的基础上。清廷这样说,就是想要拉拢汉人,表达出了愿意和汉人共同治理天下的一个想法而已,不过,这里面的防范也不少。
绿营军的招收和扩编是迫不得已的,所以即使在绿营军骁勇善战,从三藩起义开始,就已经是清廷作战主力了的情况之下。清廷还是对绿营军防备慎重,特别重视勇营的建设,就是为了弱化绿营军的地位,而且一个八旗兵的装备和俸禄都是绿营军的好几倍,政治地位也远远高于绿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