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火枪兵排成近乎肩并肩的密集队形,并且每个人的枪头都顶着一尺半长的刺刀呢?”苏承羽反问。

    马塞多皱眉思索了一下,似乎没得出答案,但随后又换成一副博士后看文盲的表情,“这阵型是否管用我不确定。但火绳枪兵不可能排得这么紧密,间距过窄很容易引燃队友的火药……”

    当苏承羽将从福建带来的燧发铳交到马塞多手里时,他明显愣了一下,然后很快明白了这是支燧发枪,“您准备用这种枪作为军队的主力装备?”他再次摇头,“燧发枪价格昂贵,还有最重要的是它可靠性太差。”

    人们总以为欧洲人富于创新精神,其实他们守旧起来比东方人顽固得多。十六世纪出现的燧发枪,欧洲一直到十八世纪才普及,甚至拿破仑时代还有人要用弓箭代替火枪。

    苏承羽坚定道“价格不是问题,我的士兵肯定要装备最好的武器,我会不吝投入。而可靠性就更不是问题了。”

    一旁的法鲁若有所思道“如果这种武器的可靠性有保证,再加上密集的刺刀方阵,或许真的可以替代长矛兵。”

    “可是为什么要取消长矛兵?就因为你的‘或许’?”帕斯托雷反驳道。

    苏承羽真想告诉他,几十年之后谁家部队还用长矛兵?我这训练方案可是近两百年后都不落伍的。但他却无法这么说出来。

    几名老外开始争执,支持和反对苏承羽训练方式的人各执一词不相上下。

    其实同样的争论在更早接触苏承羽训练方案的中官之间已经有过好几次了,人们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新事物,欧洲也是用了上百年时间,才彻底摒弃了长矛兵方阵开始普及线列步兵战术的。

    而苏承羽必须快速地帮助军队完成这个转变,他冷声道“我自有成熟的训练方案,必须按我的方式训练士兵。这是命令,必须执行。”

    马塞多这才让众人停止争论,但仍是小声嘀咕着,“好的,执行命令,但如果战争打输了我可不负责任。”

    苏承羽没理会他的牢骚,将编写好的训练纲要发给几人。

    从最基础的队列动作,例如立正、齐步走、跑步走、转身等动作,到作战阵型的规划,各种武器装备的使用,兵种间配合,以及针对不同敌军和不同地形的作战方式等,都一应俱全。

    由于不会画插图,苏承羽不得不手把手地给马塞多他们讲解每一个部分,每一个队列动作要怎样做,线列、方阵之类的队形效果,炮兵集中队形的排布……

    其实他找些有能力的大明将领,这么详细地教上两个月肯定也能学会。但习惯于标准化模式化训练的欧洲军人理解起来更快些,而且其中大部分概念和他们以往的训练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动作和规范上会有些改动而已。

    此外例如队列转换的细节、作战通信指挥、拼杀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经历过欧洲军事技术革命的这些老外就有很大的价值了,毕竟太过细节的东西苏承羽是不可能知道的。

    到天色渐暗,马塞多等几名军官已大致明白了苏承羽的军事动作要求,但是线列阵型、方阵之类的就没时间讲了,只能改天再说。不过这速度已经让苏承羽很满意了。